猫瘟,也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,是由猫细小病毒(FPV)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、致死性疾病。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-
直接接触传播:
- 健康猫与感染猫瘟的猫直接接触,如亲密玩耍、舔毛、打斗等,可以通过病猫的体液如唾液、眼泪、鼻涕等途径感染。
- 接触病猫的排泄物(粪便、尿液)和呕吐物,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病毒。
- 母猫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,导致胎儿死亡或畸形,尤其是在怀孕后期。
-
间接接触传播:
-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共用食盘、猫砂盆、猫玩具等物品传播。
- 人或其他动物(如犬)作为携带者,通过衣物、鞋底等将病毒带到不同的环境中,使得健康猫间接接触到病毒。
- 病毒可以通过吸血昆虫(如跳蚤、虱子)传播,尽管这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
-
空气传播:
- 猫瘟病毒可以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,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。如果病猫咳嗽、打喷嚏,可能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,健康猫通过呼吸吸入后可能感染。
-
垂直传播:
- 如前所述,孕猫在怀孕期间如果感染猫瘟,可以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。
由于猫瘟的致死率较高,尤其是对幼猫和未免疫的猫,因此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预防猫瘟至关重要。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给猫接种疫苗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、避免猫咪与不明健康状况的猫接触、及时隔离病猫等。一旦发现猫瘟疫情,应及时寻求兽医的专业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