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铃子,学名为 Homoeogryllus emma,属于直翅目蟋蟀科,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鸣虫之一,其它两种为黄蛉和墨蛉。金铃子因其体形小巧玲珑、鸣声清脆如金铃而得名,又名唧铃子、蛣蛉等。
品种特点
-
体型外貌:金铃子体长约为7至9毫米,宽约3.5毫米,体型袖珍,色泽金黄,身体闪亮,具有金属光泽。其头部有一对黄绿色的复眼,触角细长,可达身长的两倍,触角基部褐色,中间白色,尖端黑色。
-
翅膀特征:前翅发达宽长,几乎到达尾部,右翅厚硬有金属光泽,左翅薄而透明,通常叠于右翅之下。后翅退化,不参与鸣叫。
-
行为习性:金铃子喜在白天鸣叫,声音清脆,具有长短两种鸣声,可持续鸣叫数十秒至百余秒,一天中鸣叫时间可达四至五小时。在不同的情境下,例如求偶或竞争,雄性金铃子会发出不同的鸣声。
-
生活习性:金铃子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地,生活在篱笆、灌木、草丛、芦苇、竹林及小型乔木下,以植物的嫩茎、叶、果实为食。
-
繁殖特点:金铃子一年繁殖一代,经历卵、若虫、成虫三个阶段,以卵越冬。雌虫个体较雄虫大,尾端具有产卵器。
养殖选择
在挑选金铃子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
-
时间:立秋前蜕出的金铃子较寒露前后蜕出的寿命长,饲养得当可过冬。
-
地点:以苏南、上海浦东一带的金铃子最为强健,浙江、安徽次之。
-
体型:健康的金铃子身体长、宽、阔,后足紧靠身体,触角长而全。
-
颜色:头胸节及肢体以黄白色占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者为上品,黄绿色者次之。
-
声音:声音清脆,长鸣与短鸣时间合理,黄色个体鸣叫更为悦耳。
饲养注意
金铃子的饲养容器可以是牛角、竹制或有机玻璃等,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,提供清洁的饮水和新鲜的食物,定期清理饲养环境,以保证其健康生活。
通过这些特点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金铃子,为养殖和欣赏提供指导。